2012年12月28日 星期五

<催眠自療工作坊:失戀自療>

2013年中大專進修春季短期課程,第二個是: <催 眠 自 療 工 作 坊 : 失 戀 自 療> 。這是本人研究多時的失戀自療課程,心理理論與催眠治療實踐並重,全港獨家!!!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催眠自療工作坊:恐懼症自療>3月課程

最近一直忙於為香港大學其下一所新的大學<眀德學院>準備下學期大學三年級的傳媒課程,除此以外,還在著手準備中大專進修春季的3個短期課程,第一個是: <催 眠 自 療 工 作 坊 : 恐 懼 症 自 療>



詳情及報名: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31&course_cd=750249&class_cd=01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潘朵拉的盒子>(Die Büchse der Pandora,1929)




多得德國影視博物館借出修復珍藏的<潘朵拉的盒子>(Die Büchse der Pandora,1929) ,讓觀眾可在大銀幕上一睹性感迷人的Louise Brooks和德國默片大師G.W .Pabst的風采。


必須要承認,能令我入場坐足143分鐘的主要原因,還是對傳說的迷戀。先簡述傳說: 

潘朵拉是宙斯創造的第一個人類女人, 主要是要報復人類。因為眾神中的普羅米修斯過份關心人類,於是惱火了宙斯。宙斯在爭奪神界時,就是得到普羅米修斯及其弟伊皮米修斯的幫助,而能登上寶座。普羅米修斯的名字即「深謀遠慮」的意思。而其弟伊皮米修斯的意思為「後悔」,所以兩兄弟的作風就跟其名字一樣,有著「深謀遠慮」及「後悔」的特性。

潘朵拉被創造之後,就在宙斯的安排下,送給了伊皮米修斯。因為祂知道普羅米修斯不會接受祂送的禮物,所以一開始就送給了伊皮米修斯。而伊皮米修斯也接受了她,在舉行婚禮時,宙斯命令眾神各將一份禮物放在一個盒子裏,送給潘朵拉當禮物。而眾神的禮物是好是壞就不得而知了。
伊皮米修斯的胞兄普羅米修斯就警告伊皮米修斯, 千萬不要接受宙斯的禮物,尤其是女人,因為女人是危險的動物。而伊皮米修斯就跟其名字一般,娶了潘朵拉之後沒多久,就開始後悔。因為潘朵拉除了善妒,貪婪,愛美外,最大的缺點就是好奇心了。從結婚以後,她就不斷地想打開眾神送的小盒子,而伊皮米修斯卻要時時刻刻的提防她的好奇心,因為他知道盒子裏的禮物未必都是好的。
有一天,潘朵拉的好奇心戰勝了一切。她等伊皮米修斯出門後,就打開了盒子,結果一團煙衝了出來,將一切禮物全都釋放,這裏面包含了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潘朵拉害怕極了,趕緊將盒子蓋上,但一切都已經太遲,盒子內只剩下「希望」。於是潘朵拉抱著「希望」等著伊皮米修斯的歸來。至今,它一直是人類生活動力的來源,因為它帶給人類無窮的「希望」,不管遭遇何種困境,它是人類一切不幸中唯一的安慰。

電影<潘朵拉的盒子>的主角Lulu也如傳說中的潘朵拉善妒,貪婪,美麗。她是禍水的紅顏,愛上她的人注定有厄運。電影最後悲劇完場,觀眾對Lulu是又愛又恨,看畢完全明白為何它是柏布斯特最成功的默片經典之一。




導演:GW柏布斯特 
編劇:禮狄斯樓·華特 
原著:佛蘭斯·維特堅 
主演:路易絲·布魯克斯、費列茲·葛納、佛蘭斯·利達華、愛麗斯·羅拔斯 
德國/1929/黑白/35mm 
默片/德文插入字幕、英文字幕/143分鐘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潛意識的回溯:《夢遊3D》


怪夢和夢遊的顯現

一心冒著海報上宣傳的「《見鬼》和《鬼域》彭氏驚嚇三部曲最高潮」之名而入場的觀眾,看完《夢遊3D》是注定失望的。不少朋友看畢這齣電影後立即致電給我,絕大部份著我不用入場看。但因對電影處理「夢遊」這個題目的好奇,最後還是認真的看了一遍。老實說,筆者並不覺得這是一部「很差」和「不值得一看」的電影。至少看得出編劇們對每個人心理承受重壓而爆發的著筆和對劇情鋪排的心思,只要不以期望看驚悚和鬼片的眼光看待,整齣電影會變成不俗的心理探索片。 (且絕對是教授心理學的好原材!)

開篇主角鄭紫怡 (李心潔飾) 講述一個關於大狼狗和小女孩的故事,但怎麼也說不出那結局,這個懸念引起觀眾好奇的欲望,到最後真相揭盅,首尾呼應也成功勾勒出悲劇的結果。電影首段以經營幫人改衣服生意的主角紫怡神經兮兮的生活片段湊合出一連串怪異的事件,隨著前夫亞明的失蹤和女沙展 (霍思燕飾)上門調查而逐步掀開夢遊背後的秘密。

另外一條碧淇 (楊采妮飾) 尋找失蹤兒子的支線亦同是女沙展正極力追查的一宗綁架孩童案件。碧淇的兒子得仔三個月前遭人綁架,雖已交付了贖金,但人質仍下落不明。事件的苦主碧淇正正是自己的姐姐,但女沙展卻一籌莫展,無從入手。

主角鄭紫怡發現自己夢遊

心理壓抑和爆發

女沙展上門請紫怡協助調查前夫的失蹤,紫怡戰戰兢兢的說出發現自己的怪夢和夢遊的經過,並懷疑自己在夢遊期間不自覺地殺了前夫。女沙展對其所言心感困惑,並抽出一沓照片,紫怡認出來是夢境的畫面,覺得很是驚訝,後來女沙展解釋原來紫怡兩年前曾經有個女兒被綁架,交贖金後遭撕票,她夢到的和照片中的樹林便是埋屍的地點。

紫怡完全不能接受女兒已身亡的事實,女沙展很同情她,也明白這是創傷後遺症。紫怡回家後從衣櫃找出當年女兒的遺物,還發現當年尋找女兒的街招。整個故事發展至此有更多的迷團,紫怡為了証明她夢遊期間的特別發現,設置好隨身攝錄機拍攝夢遊時的所見。結果,從拍攝夢遊期間的畫面中,女沙展認出紫怡在樹林發現那衣服乃屬於碧淇的兒子得仔,深感震驚同時亦心痛不已。當警察們確認好位置,到達現場去挖掘屍骸的時候,驚見屍體不翼而飛,現場有移屍的痕跡,這表示兇手已發現紫怡對自己不利,並偷偷回來了。

在催眠治療師的幫助下,紫怡憶起更多片段。而全片唯一較驚的情節,就是催眠期間將空間有限的屋子放大,紫怡經歷在幻想中的兇手會出現和傷害她。亦因這一道線索,兇手弟弟Eric (李宗翰飾) 心虛欲殺紫怡不逐而將真相揭盅。原來兩樁綁架撕票案同是Eric爛賭成癮的兄長 (鄭則仕飾) 策劃和執行,Eric因不忍揭發而接連造成悲劇。

女沙展和碧淇到現場挖掘碧淇兒子的屍骸

全片敍事和懸疑的鋪陳流暢,只在時間拿捏不準,略為欠缺高潮位。且對夢境和催眠敍述的心理學也流於表面,浪費了這個能天馬行空發揮的題材。唯李心潔和鄭則仕的演技精彩地演練出人物扭曲的心態,音效和鏡頭特寫的運用亦為全片增色不少。彭順以往對壓抑和記憶的主調亦得以連接,在驚惶、扭曲的人性下,隱藏著一個個悲哀的故事。但,善惡到頭終有報,冥冥中自有主宰,在接受法律制裁之前,造孽者已不斷受到內心的罪惡感折磨,經常發噩夢,以致「鬼拍後尾枕」自動現身被擒。

筆者最為欣賞的就是電影對心理問題探索的認真和中立。很多時為了增加戲劇效果,編劇們會把一些心理問題和障礙誇大和扭曲,影響大眾對某些心理或情緒問題的正確理解。但《夢
3D》以兩樁綁架撕票案受害人的心理障礙帶出所探討的主題,並深刻地描繪出飽受噩夢和
精神困擾的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形態。全片的音效、驚慄雖算不上高峰之作,但對親情的描寫
卻令全片生動完整。最後一場,紫怡幫助碧淇張貼尋找兒子的街招更是令觀眾心酸,兩人相
濡以沫,互相安慰,相信也是渡過心理難關的重要支持。




心理治療師看《夢遊3D:

夢境與夢遊:

人類對夢境真正有系統地研究從20世紀初佛洛伊德巨著<夢的解釋>開始。在心理學的角度,夢是人在覺醒時的思想、情緒、需要和欲望的延續,它和覺醒時所思慮的內容有關,多以象徵、投射、扭曲、非邏輯性的表達。透過夢境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在造夢者潛意識的情結和壓力,有助解決情緒問題。一言而蔽之,解夢即是解情緒,夢境引發的感受和情緒連結正是造夢者需要正視的問題。

電影中紫怡的逃避性的「心理防衛機制」 (Self-defense Mechanism) 否定和壓抑了女兒曾被綁架撕票的事實。但潛意識中紫怡仍未能擺脫此事陰霾,故她在夢境之中不斷重現樹林、童話故事等不完整的片段。正因為這個有強烈情緒連繫的心結一直被壓抑,故夢境反覆把其投射和反映出來,更甚者,潛意識更主導了睡眠時的身體狀態,令紫怡不自覺的夢遊到發現屍體的樹林。

其實夢遊本為一種睡眠障礙,大多數在兒童時期發生。關於夢遊的原因,至今仍無法確知。但醫學界普遍認為不外乎是家族遺傳及心理壓力等因素,大部分隨著年紀漸長會減少和消失
夢遊癥狀一般為在半醒狀態下在居所內走動,有些小朋友會出現下床活動、開冰箱、吃東西,甚至打開門走出去的情形。成人持續夢遊並不普遍,由於「夢遊」發生在熟睡期,要叫醒患者極不容易,且其在夢遊時往往缺乏思考與判,正如戲中的紫怡,對自己夢遊去過哪裡、做過甚麼,其實是一無所知。

電影中段,為令紫怡憶起更多片段,女沙展找來了催眠治療師施行催眠。催眠療法(Hypnotherapy)是指用催眠導入的技巧使求治者的意識範圍變得狹窄,藉助暗示性語言,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在催眠狀態中,個案可看到潛意識反應的現象和回憶起一些在意識已淡忘的記憶。



  • 導演 : 彭順
    編劇 : 彭順
    主演 : 李心潔 / 霍思燕 / 李宗翰 / 楊采妮 / 馬浴柯 / 黃德斌 / 鮑起靜 / 段偉倫 
    類型: 懸疑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香港/中國大陸





2012年8月10日 星期五

免費解夢諮詢

一直以來,很多朋友都會來詢問有關解夢治療的內容或方法,在8-9月間,我會免費接見10位解夢新個案,每人1-2節。諮詢和治療的內容:請於諮詢前,記錄一個讓你印象深刻的夢或不斷在夢境中重複出現的片段。每節諮詢時間約為50分鐘,主要解釋夢境和處理夢境引發情緒的方法。報名先到先得。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舞台劇《飢餓藝術家》




這齣劇的內容簡介如下:

「只有飢餓,我才感到自己存在」



1983年,木匠樂隊的凱倫卡本特因厭食症而突然去世,木匠樂隊從高峰隕落

凱倫的哥哥李察心痛不已,卻一直無法理解妹妹的痛苦和掙扎

凱倫的孤寂,可能才是真正的致命原因

發達國家中每150名少女便最少有一名患有厭食症

職業芭蕾舞者中,數字更高達四分之一

她們沒有月經,不能生育,全身長出小汗毛,骨折,甚至餓死
她們千方百計,只有一個目的:穿上比其他人小一號的舞衣

飢餓,是她們的每一天
飢餓,是她們的戰場
飢餓,就是她們的藝術

她一穿上舞鞋,就沒法停下來
她的腳尖不斷旋轉
她追逐夢想,沒想到在她前面的,是兩條分岔路:美麗與死亡……


單是這一段文字,以教身為The Carpenters 的樂迷和任職心理治療師的筆者駐足入目。委實說,現在很多本地劇團的節目,並不值得用掏心思花時間,長篇大論的討論分析,沒趣。但舞台劇《飢餓藝術家》是筆者很樂意,且認為一定要跟大家分享的劇目。首先劇本感人而不落俗套,舞台設計、燈光、音樂俱佳,演員真摯到位,更重要的,是能引起觀眾對厭食症和對家庭成員的關注。 

或許他乾瘦如柴的軀體,根本就不是由於饑餓所造成的,而是對自己不滿所致

劇名《飢餓藝術家》取材自奥地利小說家卡夫卡同名短篇作品,而劇中夫卡這個故事除了用以比喻為女主角的藝術本質外,亦被編劇引為男女主角愛情萌芽的「紅娘」。故事開首講述一家四口的平凡生活,飾演女主角小柔的焦媛一出場的確有點驚嚇,形容枯槁、瘦骨嶙峋,單是體型已活像厭食症病患。

隨著劇情推進,觀眾被一步一步的帶領,去掀開這個平凡家庭背後衝突的伏線。第一幕完前更揭開了讓觀眾狐疑和驚訝的段落,那就是一直在台上出現的小柔原來早已香消玉殞。尤其臨休息的一幕,很是唯美。看著飛絮徐徐散落,心很飄零。

「就這樣,表演、休息、表演、休息再表演,他就這樣度過了許多個歲月。表面他上光彩照人,揚名四海。實際上他的心情陰鬱不安的,且有增無已,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夠認真理解和體察他的心情。」

這是卡夫卡原著的一段,也是女主角的心境反映。第二幕開始倒叙和解構小柔死亡背後,她與家庭成員愛與執著的無奈。當中令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小柔母親的一個夢。編劇以獨角獸來比喻小柔,而場景左上角懸掛的一隻角,正如夢中獨角獸的角變成的月亮一樣照著大家,意念細密,且浪漫。

音樂方面,The Carpenters幾首經典歌曲貫穿全劇,後段小柔母親唱出那一句 “I know I ask perfection of a quite imperfect world. And fool enough to think what I’ll find.”(I need to be In Love, 1976),我的心被扎了一下,在心裡哭得很凶。邵音音和尹子維的歌聲叫觀眾絕對驚喜且享受,身邊更有不少觀眾禁不住輕聲一起和唱。 

本劇的佈景燈光偏簡約,有幾場內心掙扎的虛戲焦媛支體動作實在美妙而有力。筆者在十多年前已開始在現場觀看焦媛演出,說實話,以前總覺得「不錯」、「還好」,但,這次在《飢餓藝術家》的演出讓筆者真切的見證她在演技和聲音上成熟和拿捏自如的功架,確實能帶觀眾「入戲」。




心理治療師看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厭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類的精神疾病。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生不正常認知,經常擔心發胖;臨床表現為用自願禁食、引吐、服用瀉藥等藥物、體育鍛煉等方法過度追求減輕體重,使自己無法保持符合年齡和身高的最低健康體重。其主要分為兩類:限制型患者主要靠禁食和鍛煉,暴食引吐型患者為間歇出現暴食,然後又用各種方法降低體重。

厭食症確診後,多數個案的情況起伏不定,有少數急遽惡化致死,也有幾近痊癒的個案。研究指出,發病58年內,有5%的死亡率;發病20年以上,則上升到13-20%大多數厭食症患者否認他們有飲食疾病,且一直堅持減肥甚至產生幻覺和死亡。厭食症雖病因未明,但有研究指出,與內在體質、節食、外在壓力及心理社會因素均可能有關。 厭食症通常於青春期或青年階段發生,發達國家女孩的發病率是男孩的十倍

主要症狀:
  強烈害怕體重增加或變胖;
  拒絕保持被認為正常或符合年齡和身高的體重(低於預期體重15%或以上)
  非常扭曲、非常注重體重或體型,而且拒絕承認減肥的嚴重性;
  • 3次或以上沒有月經(女性)。

   厭食症患者可能嚴重限制他們的食量,或吃了之後讓自己嘔吐。其他行為包括:
  將食物切成小塊或將其挪開不吃;
  一直持續運動,即使天氣不好、身體受傷或工作繁忙;
  飯後就去廁所 (嘔吐)
  拒絕在別人身邊吃東西;
  服用藥物使自己小便增加(去水丸或利尿劑)、排便增加(灌腸和瀉藥)或減少他們的食慾(減肥藥)。

 患病風險因素包括:
  完美主義者;
  感覺越來越注重體重和體型;
  兒童早期有飲食和消化問題;
  母親或父親有厭食或成癮疾病;
  父母注重體重和減肥;
  負面的自我形象和嚴重的負面情緒;
  經歷重大的生活變化,如工作、搬家或事件,如強姦或虐待;

家庭對治療厭食症病患視很重要,為很多心理治療已把家庭治療視為的治療厭食症的一部份。另外,用認知行為療法可糾正患者對食物及自己的錯誤思想。如針對自己過份的批判,偏激的要求完美,對其他人的評價過份敏感或挫敗恐懼,協助患者成長,對體重及食物有更正確的認識。 




主演: 焦媛、邵音音、尹子維 
合演: 李潤祺、何遠東、梁浩邦

藝術總監:焦媛
編導:鍾燕詩
觀賞日期:2012年7月25 8:30pm
地點:上環文娛中心劇院 - 香港皇后大道中345號上環市政大廈5樓





2012年7月4日 星期三

治療就是回歸平靜

在催眠狀態中,潛意識中更高的智慧帶領我們靈性的成長,從而得到寧靜喜悅的效果。日常生活中邏輯分析解決不了的問題,常讓人困擾焦慮,心不安寧。催眠是一種讓人平靜的方式,把個案內在的智慧喚醒,自我覺察解決問題。所以,催眠不是令人「睡」,反之,是要讓個案「醒」的治療。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橫渡無常

「很多人因為不同程度的失落與創傷而走進諮商室,跟這些夥伴日日為伍,讓我益發體會生命中不會有什麼神奇的良方,可以馬上療傷止痛;反倒是走到生命谷底,被無常所挑戰,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淬鍊得更深刻。」(王明智,2011)


橫渡無常,是心理治療師幫助個案的功課,也是自我修煉(得很好)的必修課。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自 在 好 眠 ︰ 擊 退 失 眠 , 提 昇 工 作 力


                                                      


課 程 編 號 : 122-750235-01
開 課 日 期 : 2012 年 06 月 24 日


課 程 簡 介

緊 張 、 繁 重 的 工 作 壓 力 容 易 造 成 精 神 緊 張 、 輾 轉 難 以 入 眛 。 都 市 人 分 秒 必 爭 , 卻 往 往 在 晚 上 躺 在 床 上 時 思 緒 紛 亂 , 無 法 入 睡 , 又 或 是 持 續 處 於 淺 睡 狀 態 , 做 夢 不 斷 。 更 甚 者 , 驚 醒 後 難 以 再 入 睡 , 造 成 精 神 不 集 中 、 疲 累 或 情 緒 不 穩 , 嚴 重 影 響 身 心 健 康 。

本 課 程 透 過 非 藥 物 的 身 心 放 鬆 治 療 法 和 自 然 療 法 可 幫 助 學 員 瞬 間 放 鬆 緊 繃 的 情 緒 , 解 決 失 眠 問 題 。

內 容

(1) 瞭 解 失 眠 成 因
(2) 睡 眠 層 次 的 簡 說
(3) 呼 吸 放 鬆 法
(4) 身 體 漸 進 式 放 鬆 法
(5) 睡 眠 前 思 緒 整 理 技 巧
(6) 放 鬆 幻 想 練 習


主 講 人 : 方 婷 小 姐
教 授 語 言 : 粵 語 ( 輔 以 英 語 )
時 數 : 12 小 時
節 數 : 6 講
上 課 地 點 : 尖 沙 咀 安 年 教 學 中 心
開 課 日 期 : 2012 年 06 月 24 日
星 期 : 星 期 日
上 課 時 間 : 11:00a.m.-1:00p.m.

截 止 報 名 : 日 期 各 課 程 的 截 止 報 名 日 期 為 開 課 前 的 十 日 。 逾 期 申 請 只 會 在 該 課 程 名 額 未 滿 的 情 況 下 才 被 考 慮 接 納 。

學 費:  HK$ 750.00
查 詢 電 話 : 3943 4809
傳 真 : 2739 3033
電 郵 : scs-ssc@cuhk.edu.hk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22&course_cd=750235&class_cd=01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結 合 創 意 與 現 實 工 作 坊



課 程 編 號 : 122-750233-01
開 課 日 期 : 2012 年 06 月 24 日

課 程 簡 介

創 意 人 皆 有 之 , 舉 凡 成 功 的 企 業 或 人 物 , 均 是 創 意 與 務 實 並 重 。 我 們 活 在 人 潮 如 鯽 的 社 會 中 , 如 何 能 令 我 們 保 持 頭 腦 清 晰 、 時 刻 創 意 十 足 ? 本 課 程 旨 在 提 昇 記 憶 、 直 覺 、 全 腦 運 作 和 把 創 意 融 入 實 際 工 作 , 讓 學 員 能 夠 更 有 效 地 突 出 自 我 。

內 容

(1) 大 腦 兩 半 球 功 能 簡 介
(2) 擴 散 式 思 維 , 開 發 創 造 力 和 想 像 力
(3) 大 腦 震 盪 (brainstorm)
(4) 思 維 導 圖 (mindmap)
(5) 傑 出 創 意 人 物 分 析
(6) 針 對 性 提 昇 創 意 方 法


主 講 人:  方 婷 小 姐
教 授 語 言: 粵 語 ( 輔 以 英 語 )
時 數: 8 小 時
節 數: 4 講
上 課 地 點: 尖 沙 咀 安 年 教 學 中 心
開 課 日 期: 2012 年 06 月 24 日
星 期: 星 期 日
上 課 時 間: 3:00p.m.-5:00p.m.

截 止 報 名: 日 期 各 課 程 的 截 止 報 名 日 期 為 開 課 前 的 十 日 。 逾 期 申 請 只 會 在 該 課 程 名 額 未 滿 的 情 況 下 才 被 考 慮 接 納 。

學 費 : HK$ 500.00
查 詢 電 話 : 3943 4809
傳 真 : 2739 3033
電 郵 : scs-ssc@cuhk.edu.hk

http://www.scs.cuhk.edu.hk/cuscs/search/course_details.php?lang=tc&term=122&course_cd=750233&class_cd=01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6月奧修禪卡(Osho Zen Cards)進階工作坊

各位朋友,若果你已對奧修禪卡有基本的認識而又想再深入了解占卜和靈修,快來看看【奧修禪卡(Osho Zen Cards)進階工作坊】!



想要擁有一個更心滿意足的人生,首先你會想要知道自己的潛能和目標,而靜心則是通往「覺知」的道路。要能夠「覺知」,回到內在、深入意識之前,我們需要透過一些方法有效率的放掉身體和頭腦上的緊繃與張力。奧修禪卡正是一種可藉著占卜而達致靈修和觀照自己內在的塔羅牌。奧修禪卡更可以延伸到過去跟未來,經由奧修的語句,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全新的、超越的角度,有更廣大的視野去看待事物。
本工作坊是奧修禪卡使用的進階課程,修畢後可更廣泛地利用奧修禪卡去占卜、修行和進行內在的探索與實驗。適合已對奧修禪卡的牌義和占卜方法有基本認識或完成奧修禪卡入門工作坊的人士來提昇覺知力和直覺運用。

奧修禪卡的本質和正確運用
深入探討不同的牌陣列法
如何提昇和奧修禪卡的合拍度
運用內在資源,提昇直覺和潛意識的運用
溝通和提問的技巧
如何幫他人占卜和讀心
即場小組練習和問題解答
上課日期7 10:00am – 5:00 pm 
上課時間: 6小時
費用: HK$1,050
導師: Jasmin Fong



詳情及報名: http://www.facebook.com/l.php?u=http%3A%2F%2Fradiantlove.com.hk%2F2012%2F05%2F14%2Fosho-zen-adv%2F&h=FAQHli0yV

TURNING IN

就禪宗的說法,人的身體跟現象界的一切,都只是一種「示現」,既短暫又飄渺,只是汪洋中一個轉瞬即逝的泡沫,時時刻刻處於無常之中。 進入奧修禪卡真正的核心及內涵,你就會發現,原來你對你自己的生命和內在的心靈認識還是那麼的不足。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奧修禪卡(Osho Zen Tarot)入門工作坊

很多朋友詢問的【奧修禪卡入門工作坊】將於6月2日(六) 開班! 





之前的【奧修禪卡入門工作坊】獲得一眾學員的支持和不少有興趣的朋友詢問,初級基礎班現定於6月2日(六) ,6個小時再來跟大家讀牌、靈修和占卜

塔羅牌占卜早於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已萌發,且流傳至今,而奧修禪卡,全名為奧修禪宗塔羅牌,則是一種自我探索型的塔羅牌。奧修禪卡的特式在於其禪的哲學,除了占卜外,奧修禪卡更重視的是悟道和自我覺醒的能力,並針對占卜者的對問題內心狀態去給予指引。


奧修禪卡易於理解,同時可使占卜者提高敏感性、直覺、接受性、勇氣和自我修行,所以一直是相當受歡迎的占卜卡。此為入門的奧修禪卡的使用課程,修畢後可運用奧修禪卡讀牌、占卜和心靈探索。適合初學者、對心靈探索或自我修行有興趣人士。


• 奧修禪卡的本質和來源
• 奧修禪卡使用和保
• 奧修禪卡塔羅牌的牌義
• 不同的牌陣列法
• 讀牌方法和深層聯想
• 提升直覺和潛意識的運用
• 如何透過塔羅探索心靈秘密
• 即場小組練習和問題解答



上課時間: 6小時


費用: HK$950,同時可以優惠價HK$180(原價HK$217)購買奧修禪卡中文版(卡連書)套裝,請於報名時查詢及留訂。


地址: 香港銅鑼灣登龍街五十二號景隆商業大廈十六樓(全層)


查詢及報名:2838 2988 或按此


有意參加但無法配合工作坊所定時間的朋友,亦可聯絡我們,如達一定人數,可另作安排。


http://radiantlove.com.hk/2011/09/09/osho-zen-tarot-basic/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Dark Flight 3D》 (《陰魂嚇機》) 的飛機幽閉恐懼




不喜好鬼片。這樣的開場白大概已足夠讓各位讀者感覺到stereotype了這一類電影。沒錯,的確是。異於大部份不喜好鬼片的影迷,筆者的不喜好並非源於怕f「驚」,而是怕「悶」。失望太多,實在不敢再有期望。是次深夜準備回家,心思思看齣戲,3D鬼片沒看過,心想夜半戲院沒太多人,又是「泰國開畫票房冠軍」云云,結果又是一次的失望。劇情、特技、拍攝、意念、化妝、氣氛、音效,無一可取。雖說融合了飛機幽閉恐懼及冤魂報復的驚嚇式題材,再加上3D增強效果,整齣電影的「鬼」毫無殺傷力劇情毫無驚喜,也沒有張力,是很典型的小格局鬼怪電影。

故事源於多年前泰國一客機發生的嚴重空難,當時差不多全機乘客無一倖免,獨剩空姐蘇妮能逃過大難。(也不知為何當時機師遇難了,蘇妮躲藏一隅,客機仍能安全降落…) 幾經治療,蘇妮終能走出心理陰霾,並成為機長。在重操故業之時,發現恰巧身處同一客機,而在一小時十五分的航程中,與多年前一樣的鬼魂索命事件重現。原來,當年發生空難,航空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把遇事客機翻新再用,結果冤魂彌留在機艙內,所有乘客被猛鬼纏身,瘋狂地自相殘殺。

雖說要求鬼片「合情理」是有點苛求,但,淪落至難以令人信服實在有點兒那個。這片想帶出最重要的訊息是,鬼魂能影響人,只因人們把對鬼怪的恐懼放大,失去理智而自傷傷人。可惜劇情鋪排不夠而流於表面。整套電影看上去很低成本製作,與其攪3D,不如把多把心思放在劇情鋪排更實際。

擺脫心魔

鬼魂空服


心理治療師看飛機幽閉恐懼 (Aerophobia/ Aviatophobia)

飛機幽閉恐懼乃幽閉恐懼症的一種幽閉恐懼症是指對封閉空間的一種焦慮症狀。患者在某些情況密封的環境下,例如電梯、車箱或機艙內,可能發生恐慌症狀,或者害怕會發生恐慌症狀。飛機幽閉恐懼的患者大都因一次不良或驚嚇的飛行經歷而引發起潛在的恐慌,嚴重者更因此無法再乘坐飛機

飛機幽閉恐懼的治療方法可利用認知行為療法,使個案對飛行的恐懼的系統敏感度減低基於理論恐懼是源於創造了恐懼的感覺的一個最初的致敏事件(ISE),和恐懼連結了起來。於是,個案每次遇到相類似的情境就會自然引發恐慌。所以治療這類個案只要把最初的致敏事件和強烈恐懼的連結解除,飛機幽閉恐懼就可以得到痊癒。

另外,催眠治療可更有效介入和淡化對最初的使敏感的事件和強烈恐懼的情緒,令個案回憶和揭露事件,並且幫助個案瞭解他們的恐懼的來源。催眠治療飛機幽閉恐懼的方法包括情感橋回溯,大致是以情感作為橋樑,在催眠狀態中帶領個案回到最初的致敏事件的時刻,並幫助個案在安全的環境下克服這些恐懼。很多時候,個案會發現這些恐懼的來源根本與飛行無關,但只要聚焦情緒,治療師就能帶領個案把壓抑的情緒宣洩釋放,從而消除不必要恐懼情緒




導     演:Isara Nadee
演     員:瑪莎華頓娜柏妮(Marsha Watanapanich)、彼得奈特(Peter Knight)
級     別: IIB     
片     長:105分鐘 








forgive, forget

忘記不了某人,是因為壓根兒不想去忘記。假若自以為已經很努力去嘗試忘記而不成功,那只證明了某人還有被記住的意義。we could only forgive, but never really forget. N' letting go is letting yourself go, not letting someone else.

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新課程: <基礎催眠:開啟潛意識, 建立更美滿人生>

近日有數位學生詢問有關催眠的短期課程,故計劃組織各有興趣的朋友,在五月開辦一個為期20學時,名為<基礎催眠:開啟潛意識,建立更美滿人生>的催眠基本課程。

課程內容:
  • 基礎催眠理論
  • 潛意識的運作及指令
  • 探索自我
  • 催眠技巧 (導入法、提示法)
  • 自我催眠
  • 催眠臨床治療技巧
  • 另有補充需知心理知識及輔導技巧

課程旨在透過催眠提昇學員自我覺察和自療的能力,認識和開啟潛意識以達至身心靈平衡,建立更美滿人生

每班人數: 六至十人,小班重點教學和研習

收       費:  $1,500 (二人同行每人減$100)

日       期: 假日班暫定5月19、266月2、9 (六) 每節5小時 (下午1時30分至6時30分)

                             或

                 5月24、29、316月5、7、12、14、19 (二四) 每節2.5小時 (下午7時30分至10時)

對       象: 學員須具備中學程度或以上,適合社工、心理輔導、醫護、身心治療、教育等專業和心學愛好者


地       點: 香港紅磡 (近火車站) 



導       師: 方  婷

澳洲悉尼大學 (USYD) 傳理系碩士 (MMP)
美國上愛荷華大學 (UIU) 心理學系理學士 (BS)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 (UNSW) 電影學系文學士 (BA)
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二級)
國家催眠治療師行業協會 (NGH) 註冊催眠治療發證導師 (美國)

國家催眠治療師行業協會 (NGH) 註冊催眠治療師 (美國)
國際醫學及牙科催眠治療協會 (IMDHA) 註冊催眠治療師 (美國)
澳洲墨爾本大學 (MHFA) 精神健康急救基礎證書
香港心理及催眠治療學會HKPHF會員
兼職電影編劇, 並於不同大學、大專院校兼任講師




詳情或查詢可留言,或電郵至: jasminasium@hotmail.com


5月11日截止報名。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A Dangerous Method》(《危險療程》) 心理學以外的人性本能



筆者認為,二十世紀初,兩樣東西的出現為人類進化帶來石破天驚的改變,第一是電影,第二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和潛意識理論,兩者都是筆者熱衷鑽研的範疇,同時,也是大學的主修科。說對《危險療程》沒有偏愛,肯定是謊言,相信諸多心理學同好也一樣,希望籍著電影窺探一下佛洛伊德和榮格兩位大師在人性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整齣電影敘事和拍攝並無贅言或花巧,主要透過幾個重要事件的鋪陳,讓觀眾了解這幾個人的互動和影響各自的論述與人生,沒有誰是誰非,只有緣起緣滅。電影開首單刀直入,切入1904年在維也納,歇斯底里的女病患Sabina Spielrein (綺拉奈特莉 ) 被送進治療所的情境和與榮格初次會面的情況。別於當利用不仁道和視病患為低一等人類的機械式療法,榮格在Sabina (沙賓娜) 身上嘗試佛洛伊德提出的談話療法,讓沙賓娜敘述年幼時被虐打的情形和內心的感覺。這種自由和尊重令 沙賓娜 能敞開心扉把內人深處的抑壓和矛盾發洩,病情好轉且對心理研究和治療產生興趣 (後來更成為史上第一名女性精神分析學家)

同時,榮格亦因這位女病患的原故,拜會了當時已名震一時的精神分析學奠基人---佛洛伊德。佛洛伊德和榮格都相信,一個人如果以前曾經有一些創傷性的事件而引致心理有問題,只要他能夠知覺地再將那事重演一次,並將本我、自我和超我作回平衡的處理,那麼問題就會解決。兩人見面即惺惺相惜,一談就是13個小時。佛洛伊德對比他年輕很多的榮格刮目相看,認定他就是自己精神分析學派的接任人。

談話療法


佛洛伊德和榮格

榮格打開了沙賓娜的心結,也鼓勵她努力學醫,沙賓娜暗生情愫但榮格十分猶豫。直到接見另一位提倡不應壓抑欲望和反對一夫一妻的心理醫生葛羅斯,榮格對妻子忠誠的信心終於動搖,按捺不住與沙賓娜發生了性以外更危險的感情和依賴。

接受榮格治療的心理醫生葛羅斯



榮格和佛洛伊德亦師亦友渡過了好些日子,但同時亦因了解日深,榮格發現與佛洛伊德在學術理論上產生分歧,而佛洛伊德也發現自己害怕權威地位受威脅,致最後兩人分道揚鑣。

沙賓娜行醫後仍與榮格保持親密關係


「性」具有毀滅性,但同時亦能甚具創造力!

戲中沙賓娜的論句,也印證了她與榮格的關係。正因為榮格,她初嘗愛戀和雲雨情,使得其更深入探討性和天性,她發表有關的論文更因與佛洛伊德相違背而引起行內和學術界廣泛討論。再者,性心理發展同時是整齣電影的主調,正因為在性心理和伊底帕斯情結(Oedipus complex)上意見的分歧,令佛洛伊德和榮格最終決裂未能攜手合作。是次分裂雖令榮格憂鬱數年,但亦因而能專注研究更多宗教和神秘力量,並提出集體潛意識這一重要的心理學概念和創立分析心理學。


心理醫生醫人,同時也要醫己

心理治療是「以心療心」的療法,但醫者也是人,如何本我和自我當中獲得平衡? 戲中榮格治療葛羅斯,但同時被葛羅斯「治療」,帶他探索內心壓抑的情感和放開枷鎖。戲中的一句對白令筆者印象猶深,「一個病過的醫生才能治人」,這是片尾段榮格對沙賓娜說的,也是絕大部份成功的心理治療師 (包括他本人和沙賓娜)的寫照。


詳實而真實的歷史

影片可謂改編自一段心理學史上的公案,雖然有些許八卦和花邊的潛質,但是導演和編劇還是非常嚴謹地對待著這個題材。看得出在資料搜集其間眾人閱讀了大量的心理學書籍,自己甚至也成為了半個心理學家,導演大衛柯能堡 說:「我準備了很長時間,詳細瞭解了這兩個心理學家的生平和學說。總的來說佛洛德學派是一門複雜的科學,認為在我們內心都有無意識存在,這是人類意識無法到達之地。而榮格學派更多的是從宗教出發,講述的是另外一些理論。」

女望主角綺拉奈特莉 在影片中扮演的沙賓娜是一個充滿了傳奇的人物,雖然在心理學課程很少特別提及,但她絕對是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病例」。奈特莉說:「莫特森給了我很多關於心理學的很多的書籍,幫我找了很多心理學家,和他們面談,詳細瞭解這兩個心理學的巨擘的研究內容。看了很多書,這是我的一個愛好,而且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有好處。而且,我還看了薩賓娜的日記。詳細瞭解了這個女人的心理和想法。這是一部古裝戲,我很喜歡拍古裝電影,而且對人文傳記片也很有興趣。」

事實上,佛洛伊德和榮格在歷史上記載的許多次對談都忠實的呈現在電影當中,像是談論到超自然現象、對於性觀念的辯論甚至連佛洛依德曾在榮格面前昏倒的事件都有出現在電影當中。身為一個仍運用佛洛伊德和榮格的心理療法和鑽研解夢技巧的心理治療師,看畢整齣電影著實很感動。我認為電影跟夢很類似,有著抒發被壓抑的願望和情緒、願望投射和補償作用。看電影是一種心理治療,寫電影亦然。






影片年份:2011 
出 品 國:UK | Germany | Canada 
出  品:Recorded Picture Company (RPC) 
發 行 商:catchplay 
語  言:english 
色  彩:color 
音  效:
導演: 大衛柯能堡 
編劇: 克里斯多夫漢普頓 
演員: 維果莫天森 
綺拉奈特莉 
麥克法斯賓達 
文森卡索 
Sarah Gadon